一、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传统养殖的弊端愈发严重,存在各种问题,人们迫切寻找一种新的养殖方式提高产量,同时较少对环境的污染。受到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影响,慢慢有人去尝试工厂化养殖,但由于昂贵的投入和运行成本以及缺少必须的技术人员,大部分设备都没发挥其实际功效,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陷入了低谷。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水产品食物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国家开始重视水产发展,在各地建立起一些循环水养殖示范区,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工厂化养殖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内陆工厂化养殖厂约有5000家,海水工厂化养殖厂也有近2000家,水产品年产量近60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由过去的分散型向快速发展的技术密集型转变,生产投资规模和养殖技术创新较发展前期均有提升,特别是养殖品种的增加和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带动了投资的增加,但总体上还不成熟。
二、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
尽管我国循环水养殖发展较快,但由于区域发展经济不一样和各政府重视程度不同,沿海地区在农村经济不断的壮大推动下,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科技优势,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一方面经济不发达,同时缺少水资源,工厂化发展缓慢,大部分还是以传统养殖为主,新疆。西藏等地区基本没有大规模工厂化养殖企业。
2、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前期投入高,资金回收难,风险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前期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地建设、购买设备、苗种饲料以及聘用技术人员,这不是一般个体户能承受的,即使是有一定基金企业也要慎重考虑,因为不仅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回收时间长,风险大。上世纪90年代,鲟鱼在水产市场上一鱼难寻,令不少养殖者闻风而动,盲目跟进,为追求高额利润,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鲟鱼,使得市场上鲟鱼不断增加,供过于求,不少养殖户损失惨重。
3、饲料对水质污染大,病害频繁发生在高密度养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下,对于饲料的用量要控制得恰当,有残余饲料时,会在水中分解出氨氮、亚硝酸盐等一些对鱼有害的物质,造成水质污染严重,细菌得到了良好的繁殖环境,进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三、针对出现的采取相对的防护措施
1、各级政府部门应对中西部地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足够的支持
中西地区淡水资源没有沿海丰富,经济又不是很发达。传统的池塘养殖不仅占地面积大,耗用水资源多,而且效益不显著,但工厂化设施设备系统所需基金大,资金回收周期长,一般企业无法承担。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除财政补贴外,各沿海发达省市也可以通过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分厂扶持中西部地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更多人员就业,同时也可以跟当地政府合作,获得政府支持,以降低养殖风险。
2、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防止盲目发展
工厂化养殖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产业。各地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自然优势,选准养殖对象、养殖设施和开发基地,做好产品市场分析、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和经营风险分析,注意采用合理工艺路线。
3.加强饲料投放管理以及控制
病害的发生在以往的大规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产中,对于投饵也是有方法的,在分池完后,理论上这些相邻养殖池的鱼所吃的饲料规格与投饵量就完全相同了。只要确定出这些鱼池的总投饵量,然后各池平均分配饲料投喂就可以了。这样更容易做到各鱼池都喂匀、喂好。同时如果发现有鱼池的剩料,当排除投饵不均、换水量小等客观因素时,就可以大致预测鱼病即将发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把所有鱼都这样归类喂养,也可以大大节省养殖员的精力。
四、工厂化养殖趋势与发展前景
毋容置疑,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是中国工厂化养殖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资金投入,设立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研究创新基金;对疫苗、良种采用政府资金补贴,鼓励工厂化养殖从业者新技术应用,使工厂化养殖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工厂化养殖属于社实性养殖业,具有节水、节地优点,发展工厂化养殖符合我国人多耕地少,水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工厂化养殖具有产量高,易于管理,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管理机械化和操作自动化,无污染,效益好等特点,发展工厂化养殖符合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