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辽宁多地持续高温,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甚至突破了40摄氏度,罕见的高温使得海参养殖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受持续高温影响,辽宁多地的池塘养殖海参从7月23号开始出现缺氧、化皮的现象,到7月28号,水深在7米以内的养殖池出现海参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据了解,由于辽宁地区90%的海参养殖都选用“池养海参”的方式,此次高温侵袭带来的损失,主要就发生在这些池养海参中。初步统计,目前海参受灾损失面积95万亩,损失产量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8.7亿元。
“海参怕高温,不怕凉。高它会一点点化成水,看不见了”
于畅在大连从事海参养殖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养殖总面积在1000亩左右,年产四五十万斤海参,不过今年的高温天气可能让他90%的参池绝收。
于畅说,往年海水温度正常是25、26度,今年持续高温,下午两三点能达到36到37度,30度海参就已经承受不了了。打捞上来的海参达不到上市销售的品质,只能加工后自己食用或送给亲友,按照目前辽参在市场上销售的最低价格来计算,今年损失要超过千万。
于畅还说,秋天卖参是60多元一斤,就按最低标准50元一斤,损失50万斤相当于损失2500万元。
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周玮说,对死亡的个体和出现死亡的池塘要及时处理,不然二次污染会影响别的池塘;因为是高温导致海参死亡,二次污染可能造成细菌感染死亡。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预防自然环境变化所来的养殖风险,是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海参方式主要采用底播海参、池养海参以及棚养海参几种常见方法。
池养海参和棚养海参生长条件优越,生长速度快,但海水流动性差,海参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而底播参是天然长成的半养殖模式,虽然海参生存能力强,但成活率、回捕率低。
近年来,随着环保型、高密度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快速的传播和应用,海参的高密度养殖成为部分养殖户的重点考虑之一。
从养殖方式角度讲,循环水高密度海参养殖即属于棚养也算是池养,区别在于养殖海水的循环利用和养殖环境的改变。将养殖场从近海海洋移到了陆地工厂,将流动的自然海水变成了可重复利用和可控制的优质水质,将自然温度变成了可控室内温度和水体温度,对海参的生长过程和疾病预防做到了实时关注、处理及治疗,以此实现优质海参养殖水体环境。
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可以为养殖生物提供稳定可靠、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为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是人们所密切关注、讨论的话题和水产养殖践之一,也是未来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