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便应需而产生与发展。这是一种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并结合适度集约化、人工生态型的养鱼工程系统,它分为陆基和海基两种集约化养殖模式,其中陆基工厂化养殖又包括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具体见下表:
循环水养殖具有管理高效、养殖产量高、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均衡上市,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被国际上公认是现代海水养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陆基工厂化水产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工厂化育苗研究,逐步扩大至以名特优海水鱼类育苗和养殖为主,发展至90年代初,陆基工厂化养殖才开始步入规模化的经营之路,营运水平逐年取新进展。
一、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
1.陆基工厂化养殖规模
2013年,全国陆基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达到4974万M3,总产量约为38.55万吨,占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0.85%,总体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其中海水、淡水产量各占46%和54%。
现阶段我国工厂化海水养殖品种已涵盖鱼类、贝类、海参、对虾等诸多品种,但规模化养殖品种较少,其中陆基工厂化养殖大菱鲆7.29万吨,约占全国海水陆基工厂化养殖总产量的41%。
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是现阶段陆基工厂化养殖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呈现形式,与传统流水养殖方式相比,技术优势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投入高,水处理工艺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2015年在汕尾市红海湾指导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每立方米水体收获产品虾14.96公斤,折算亩产达到19768.0市斤,因此目前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应用于附加值较高或者适合高密度养殖的名贵鱼类养殖生产。
据2013年统计,从事陆基工厂化养殖企业中,应用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企业已超过80多家,养殖水体突破70万M3,但所占比例仍不足我国陆基工厂化养殖生产总水体的4%。其中天津、山东等地区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规模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养殖品种以大菱鲆、石斑鱼、鲑鱼等名贵海水鱼类为主。养殖成本中:饲料约占42.02%,能耗约占20.86%,管理约占14.98%,厂房约占11.45%,苗种约占10.69%。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展望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水养殖(RAS)中病害防控压力增大。
(2)养殖设施设备运行稳定性及标准化有待加强。
(3)RAS生产管理技术标准缺乏。循环水养殖管理显著不同于传统养殖模式,投喂策略、病害防控、水质管理、放养密度等均缺乏科学参照,通过生产企业实际操作逐步积累经验显得周期长、风险大、适用性差,建议科研单位或企业开展主要养殖品种循环水生产管理技术的研究与相关标准的制定。
(4)适用于RAS的优质、高效、价优的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和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就饲料营养配方和加工工艺而言,仍需重视开展针对循环水养殖特点的专业饲料,重点开展粪便成型好、利用率高、溶蚀率低、氮磷排放少、水体污染小、沉降速度适宜的饲料研发。
(5)适宜RAS养殖的品种偏少。
2.发展前景展望
循环水养殖代表了水产养殖业先进的生产力,也是未来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循环水养殖系统基础造价较高,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生产力中控温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两种方式仍将作为陆基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形式出现。与此同时在原有工厂化流水养殖系统基础上进行循环水养殖工艺改造,已成为养殖生产力水平转型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海基工厂化水产养殖
海基养殖主要是海水网箱养鱼,尤其是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完全是多项技术集成和工厂化管理。
在生产实践中还有地区在发展海上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基础上,推广陆基工厂化养殖与海基网箱相互交替养殖的新模式(陆海接力),如冬季养殖鱼类在陆上工厂化车间保温,其它季节在海上进行网箱养殖,它汇聚了工厂化全天候养殖和网箱养殖速度快、病害少,鱼类品质优、综合效益高的特点,是一种集陆基工厂化养殖和海上深水网箱各自优势于一身的高效养殖模式。“陆海接力”是发展现代渔业的创新之举,如我国鲍鱼、海参等养殖产业都是陆海接力的运作结果。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