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疾病的病原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以及一些藻类等引起,下面简单概述下鱼类常见的几种细菌性疾病。
烂鳃病
这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病原为柱状纤维菌,不论鱼种或成鱼饲养阶段均可发生;水温15℃以下的季节中比较少,通常呈散发性,20℃以上时开始流行,由于致病菌的宿主范围很广,各种鱼类以及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传染和蔓延,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并发。
疾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略显肿胀,使鳃瓣前后呈现明显的鲜红和乌黑的分界线;随后鳃丝前端出现坏死、腐烂,黏液增多,病情严重时,鳃丝前端软骨外露、断裂,部分鱼有局部或全部鳃贫血和失血现象。
预防:选择优良鱼种,发病时可选用强碘、三黄散治疗。
竖鳞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主要危害静水养殖池和高密度养殖池的鱼体,流水养殖池发生较少。
预防:在捕捞和运输时避免鱼体受伤,发病初期可加注新水以停止蔓延,可用3%食盐水浸泡病鱼5~10min进行治疗。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流行范围广,发病季节为5~10月,全国主要养殖地区均有发。当寄生虫感染、水质恶化、气候突变等因素发生时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疾病的暴发。
鱼早期发病时出现行动缓慢、离群独游等现象,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典型症状病鱼出现体表严重充血、眼球突出、眼眶周围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无食物,有的出现肠腔积水或气泡。部分病鱼还有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鳔壁后室充血等症状。
预防:清淤,对于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均需要消毒,病死鱼及时捞出而不能到处乱扔,应及时深埋处理,鱼种减少搬运,就地培育,下池前用15mg/L的高锰酸钾进行药浴处理,流行季节可使用甲可净全池泼洒。
鮰类肠败血症:
鮰爱德华菌感染鮰类引起的,斑点叉尾鮰是易感染品种之一。
预防:在鱼苗源头和放苗之前做好准备,工具、网箱网片等均用强碘稀释300倍后的溶液浸泡10~15min,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因为斑点叉尾鮰为无鳞鱼,因此在选用消毒剂时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制剂,加强管理,改善水水质条件,减少应激,放养密度不宜过大,经常加注新水,尤其在高温季节以降低水温。
弧菌病:
弧菌属常见种类有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哈维弧菌等,弧菌在海洋中是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可感染鲆鲽类、鲑鳟类、鮰类、鳗鲡等鱼种,弧菌也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其病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界环境恶化所致。
预防:保持优良水质,定期清除池底淤泥,并全面消毒,日常加强饲养管理,使用优质饵料。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