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产养殖户而言,科学地选择水产饲料是确保养殖效益和水产动物健康的关键。那么在进行饲料选择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首先,我们需要借助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指标来评估饲料的质量。优质的饲料应呈现出均匀的颜色,无发霉、变质、结块和害虫等现象。其气味应正常,无酸败、油烧等异味。在形状和大小上,颗粒应均匀且无裂纹,同时在水中有良好的耐水性。
其次,选择饲料时,要根据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的规格来确定合适的饲料粒径。合适的粒径既能确保水产动物有效进食,又能避免饲料的浪费。例如,对于鱼类来说,选择的饲料粒径通常为其口裂纵向长度的1/4-2/3范围内,同时饲料的长径比也需根据具体的养殖品种来确定,一般范围在1.5:1~2.5:1之间。
在饲料档次的选择上,主要需考虑养殖的盈亏平衡点。如果市场上单斤鱼的价格低于其养殖所需的饲料成本,那么应选择低档次的配合饲料;反之,如果单斤鱼的价格高于饲料成本,则应选择高档次的配合饲料。一般来说,饲料档次越高,其性价比也越高。
此外,在选择饲料时,还需关注饲料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注意饵料系数以及如何确保水产动物的健康。优质饲料应具有饵料系数低、促进水产动物快速生长、降低发病率等特点。
然而,在选择饲料时,水产养殖户还需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不应过分追求低价饲料而忽视其质量。低价饲料往往会导致生长周期长、饵料系数高,从而增加养殖成本和风险。虽然高价饲料短期内看似成本较高,但其能缩短养殖周期,降低水电和管理成本,从而降低整体养殖风险。特别是在水产养殖的中后期,疾病风险较高,如能缩短养殖周期,将大大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整体养殖效益。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蛋白质水平越高的饲料养殖效果越好。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且不科学的观点。蛋白质虽然是水产动物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蛋白质水平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但超过一定水平后,生长性能将不再提升甚至可能下降。过多的蛋白质还会增加水产动物的代谢负担。此外,蛋白质的质量取决于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数量,不同蛋白源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很大,因此不能单纯以蛋白质水平来评判饲料的优劣。在选择饲料时,应综合考虑其对水产动物生长、健康和养殖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