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寒节气的过去,我国的天气逐渐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这标志着严冬的正式到来。对于水产养殖业而言,这一时期尤为关键。根据历年来的病害监测报告和今年的流行趋势预测,淡水鱼类可能会主要受到赤皮病和烂鳃病的威胁,而海水鱼类则可能更多地受到弧菌病和刺激隐核虫病的影响。针对这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为养殖户和生产单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合理调整饲料投喂策略至关重要。随着水温的逐渐下降,养殖生物的摄食量也会相应减少。因此,有必要减少饲料的投喂量,以适应这种变化。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可以有效提升养殖生物的体质和免疫力,帮助它们更好地抵御寒冷和病害的侵袭。
其次,关注水位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季节的更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为了确保养殖生物能够安全度过冬季,应适当加深池塘的水位,为它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度波动对养殖生物的影响,还能为它们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此外,加强养殖管理也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之一。11月份以后,养殖水产品陆续进入收获期。在捕捞过程中,养殖户应格外小心,避免对鱼体造成损伤。对于海水养殖的鱼类来说,还应尽量减少因分箱、换网等操作引起的机械损伤。另外,对于即将出池的养殖品种,一定要注意遵守休药期的规定,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在池塘清整和消毒方面也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已经全部捕捞完毕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养殖塘来说,应及时进行塘埂、堤坝、沟渠的清整修理工作。利用晴朗的天气进行干塘清淤和曝晒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生物,为下一轮养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鱼病防治工作同样不容忽视。虽然细菌性病害在这一时期基本结束,但仍需警惕三毛金藻等藻类的爆发所带来的危害。冬季水温低、盐碱度低的环境下,三毛金藻容易成为优势种群并引起鱼类中毒现象。其主要症状包括鱼类焦躁不安、不定向急促游动、反应逐渐迟钝以及向鱼池的背风浅水角落集中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控以避免损失扩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